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楓香脂

楓香脂

【藥材名稱】楓香脂
【拼音名稱】Feng Xiang Zhi
【別名】白膠香、楓脂、白膠、蕓香、膠香、伯依嘎爾(蒙藥名)。
【科屬】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樹脂。
【產(chǎn)地】主產(chǎn)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云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辛、微苦,平。歸肺、脾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活血止痛,止血,解毒,生肌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21 種中成藥使用楓香脂: 散結(jié)靈膠囊 珍寶丸 小金丸 消腫片 肖金丹(丸) 金龍傷濕止痛膏 八仙油 沉香安神散 云香十五味丸 順氣安神丸等。
【應(yīng)用】
1、風(fēng)濕痹痛,跌打損傷。本品辛行苦泄,能活血通絡(luò)止痛,用治風(fēng)濕痹痛,可配伍草烏、地龍、當(dāng)歸、乳香等為丸,如一粒金丹(《宣明論方》)。治跌打損傷,瘀滯疼痛,可與乳香等制成膏藥外帖局部,如白膠香膏(《雞峰普濟(jì)方》)。
2、血熱吐衄。本品有散瘀止血之功,用治吐血、咯血、衄血,單用為散調(diào)服有效;若治血熱出血證,常配生地黃、玄參、赤芍等藥用。
3、瘰疬、癰疽腫痛。本品能解毒、散瘀以消腫,既可癰疽腫痛初起,又可用于癰疽腫毒已潰之證。如治癰瘡潰爛,痛不可忍者,可以本品配乳香、沒藥等為丸內(nèi)服,如乳香丸(〈〈證治準(zhǔn)繩〉〉);只瘰疬、痰核等證,可以本品與草烏、地龍、木鱉子等配伍,如小金丹(〈〈外科全生集〉〉)。
4、臁瘡不愈。本品既能解毒,又能生肌,用治臁瘡日久不愈,可研末外敷,方見《袖珍方》。
【用法用量】1.5~3g,宜如丸、散劑。外用適量。
【注意事項】孕婦忌服。
【采收加工】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,于7-8月間鑿開樹皮,從樹根起每隔15-20cm交錯鑿開一洞。到11月至次年3月間采收流出的樹脂。曬干或自然干燥。
【炮制工藝】
楓香脂粉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搗碎。2、炒楓香脂:去凈雜質(zhì)及殘殼,按炒黃法微炒,取出,放涼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(xué)成分:主要含有揮發(fā)油,其中桂皮酸類約占6.4%,萜類約占84.4%,其他成分為9.2%。
2、藥理研究:本品及揮發(fā)油有抗血栓作用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
1、治胃痛:楓香樹脂二至三錢。研末,溫開水沖服。(引自《江西草藥》)
2、治協(xié)日烏素病,陶賴,赫如虎,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:白膠香20g,決明子、苘麻子、川楝子、五靈脂各15g,木香、苦參各10g,訶子、梔子、瞿麥各5g。制成散劑。每次1.5~3g,每日1~2次,溫開水送服。(《蒙醫(yī)藥方匯編》十味白膠香散)[2]
3、治皮疹,濟(jì)癬,協(xié)日烏素?。毫螯S(制)30g,訶子、草烏(制)、白膠香、決明子、苘麻子各5g。制成水丸。每次1~1.5g,每日1~2次,溫開水送服。(《蒙醫(yī)藥方匯編》六味硫黃丸)
4、小金片:楓香脂150g,沒藥(醋制)75g,當(dāng)歸75g,乳香(醋炒)75g,木鱉子(去殼、油)150g,地龍(去土酒炒)150g,草烏(制)150g,五靈脂(醋炒)150g,京墨12g,麝香30g。以上十味,除麝香另研細(xì)粉外,其余楓香脂等九味粉碎成細(xì)粉,過篩,用糯米粉300g打糊制粒,干燥后加入麝香細(xì)粉,混勻,壓片,每片重0.32g,相當(dāng)于原藥材0.24g。為暗灰色;氣微,味微苦、辛。功能消腫拔毒。用于痰核流注,乳巖瘰疬,橫痃惡瘡,一切陰疽初起。黃酒或溫開水送服,每次4片,每日2次。孕婦忌服。(《山東省藥品標(biāo)準(zhǔn)》1986年)
5、小金丹:楓香脂(煎膏)、草烏、五靈脂、地龍肉、木鱉子(去皮)各150g,乳香、沒藥、當(dāng)歸各75g,香墨12g,麝香30g。以上十味,除麝香外,余藥共為細(xì)粉,兌入麝香,和勻,用白面300g打糊為丸,每丸干重0.6g。功能活血、消結(jié)、散毒。用于瘰疬乳巖,橫痃,貼骨疽等癥。每次2丸,每日2次,黃酒送服,溫開水亦可。忌飲燒酒及食生冷,孕婦勿服。(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1962年)
楓香脂圖片
楓香脂粉
楓香脂粉
楓香脂
楓香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