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烏梅

烏梅

【藥材名稱】烏梅
【拼音名稱】Wu Mei
【別名】梅實、熏梅、桔梅肉、梅、春梅、酸梅、黃仔、合漢梅、干枝梅。
【科屬】為薔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實。
【產(chǎn)地】主產(chǎn)于浙江、福建、云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酸、澀,平。歸肝、脾、肺、大腸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斂肺止咳,澀腸止瀉,安蛔止痛,生津止渴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122 種中成藥使用烏梅: 京萬紅 參蓮膠囊 小兒利濕止瀉顆粒 甘桔冰梅片 虎梅含片 烏梅人丹 金海清咽袋泡茶 菊梅利咽含片 美聲喉泰含片 蘇梅爽含片等。
【應(yīng)用】
1、肺虛久咳。本品味酸而澀,其性收斂,入肺經(jīng)能斂肺氣,止咳嗽。適用于肺虛久咳少痰或干咳無痰之證。可與罌粟殼、杏仁等同用,如一服散(《世醫(yī)得效方》)。
2、久瀉,久痢。本品酸澀入大腸經(jīng),有良好的澀腸止瀉痢作用,為治療久瀉、久痢之常用藥。可與罌粟殼、訶子等同用,如固腸丸(《證治準(zhǔn)繩》)。取其澀腸止痢之功,配伍解毒止痢之黃連,亦可用于濕熱瀉痢,便膿血者,如烏梅丸(《圣惠方》)。
3、蛔厥腹痛,嘔吐?;椎盟釀t靜,本品極酸,具有安蛔止痛,和胃止嘔的功效,為安蛔之良藥。適用于蛔蟲所致腹痛、嘔吐、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證,常配伍細(xì)辛、川椒、黃連、附子等同用,如烏梅丸(《傷寒論》)。
4、虛熱消渴。本品至酸性平,善能生津液,止煩渴。治虛熱消渴,可單用煎服,或與天花粉、麥冬、人參等同用,如玉泉散(《沈氏尊生書》)。
此外,本品炒炭后,澀重于酸,收斂力強,能固沖止漏,可用于崩漏不止,便血等;外敷能消瘡毒,可治胬肉外突,頭瘡等。
【配伍效用】
1、烏梅配伍豆豉:烏梅生津止渴;豆豉清熱除煩、透發(fā)胸中郁熱。二者伍用,有除煩止渴之功效,用于治療虛熱消渴、心胸?zé)?、懊儂不安等癥。
2、烏梅配伍甘草:烏梅酸平,斂肺、生津、澀腸;甘草甘平,和中、緩急、潤肺。二者伍用,既有酸甘化陰、生津止渴之功;又有斂肺止咳、澀腸止瀉之效。用于治療熱盛傷津、氣陰兩虛之煩渴引飲、氣短乏力以及脾胃虛弱之食少、便溏,甚至久瀉不已、脫肛等癥。
3、烏梅配伍訶子、罌粟殼、肉豆蔻:烏梅、訶子均能澀腸止瀉;罌粟殼澀腸止痢;肉豆蔻溫中行氣、澀腸止瀉。四藥伍用,共奏澀腸止瀉、溫中行氣之功效,用于治療久瀉不止、滑脫不禁、純虛無邪之癥。
4、烏梅配伍麥冬:烏梅斂肺、生津、澀腸固脫;麥冬養(yǎng)陰潤燥、清熱生津。二者合用,共奏養(yǎng)陰潤燥、生津止渴、澀腸固脫之功效,用于治療肺胃火盛,或久瀉久痢引起之津傷口渴等癥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3~10g,大劑量可用至30g。外用適量,搗爛或炒炭研末外敷。止瀉止血宜炒炭用。
【注意事項】外有表邪或內(nèi)有實熱積滯者均不宜服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季果實近成熟時采收,低溫烘干后悶至皺皮,色變黑時即成。去核生用或炒炭用。
【炮制工藝】
1、凈制:揀凈雜質(zhì),篩去灰屑,洗凈,曬干。
2、烏梅肉:取凈烏梅微淋清水濕潤,使肉綿軟,略晾,敲碎,剝?nèi)羧饧闯??;蛑谜艋\內(nèi)蒸至極爛,放籮內(nèi)揉擦,去核,取肉,曬干。
3、烏梅炭:取凈烏梅用武火炒至皮肉鼓起,出現(xiàn)焦枯斑點為度,噴水焙干,取出放涼。
4、醋制:取凈烏梅或烏梅肉,用醋拌勻,悶潤至醋被吸盡時,置適宜的容器內(nèi)密閉,隔水或用蒸氣加熱2-4小時,取出干燥。
5、蒸制:取烏梅放入瓶內(nèi)蓋緊,置開水鍋中蒸至上氣后,?;痖g5小時,取出曬干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(xué)成分:烏梅含檸檬酸19%、蘋果酸15%、琥珀酸、碳水化合物、谷甾醇、蠟樣物質(zhì)及齊墩果酸樣物質(zhì)。在成熟時期含氫氰酸。經(jīng)加工而成的烏梅干含檸檬酸50%、蘋果酸20%,亦含有強殺菌性及提高肝臟功能的成分苦味酸及具有熱鎮(zhèn)痛作用的苦扁桃甙。烏梅果肉中尚含有較高活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。新鮮烏梅果實含果膠。烏梅種子含苦杏仁甙。
2、藥理作用:
(1)抗病原微生物作用:體外實驗表明:烏梅水煎液(1:1)對炭疽桿菌、白喉和類白喉桿菌、枯草桿菌、葡萄球菌(金黃色、檸檬色、白色)、肺炎球菌皆有抑制作用,對大腸桿菌、宋內(nèi)痢疾桿菌、變形桿菌、傷寒和副傷寒桿菌、綠膿桿菌、霍亂弧菌等腸內(nèi)致病菌也有效,而對甲或乙種鏈球菌無作用。50%煎液(紙片法)對百日咳桿菌和腦膜炎球菌作用最強,對肺炎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作用中等,對牛型布桿菌和白喉桿菌也有作用,而對流感桿菌和綠色鏈球菌無作用。10%煎液(平板法)對大腸桿菌、葡萄球菌等多種細(xì)菌有抑制作用。烏梅乙醇浸液對一些革蘭陽性和陰性細(xì)菌以及人型結(jié)核桿菌皆有顯著抗菌作用。烏梅粉在平皿上對白色葡萄球菌、枯草桿菌、大腸桿菌及傷寒桿菌有較強作用。水浸液1:80(2倍稀釋法)能抑制巴氏桿菌的生長。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桿菌、綠膿桿菌等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報告,可能與藥物的產(chǎn)地、制備方法、菌株不同有關(guān)。烏梅的抑菌作用與其制劑呈酸性有一定關(guān)系,如將其制劑調(diào)至中性,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強度約可減弱一半。實驗表明:烏梅水煎劑在試管內(nèi)對須瘡癬菌、石膏樣小芽胞菌、絮狀表皮癬菌等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,有效濃度分別為1:160、1:320、1:480。
(2)對蛔蟲的作用:研究表明:在5%烏梅丸溶液中,蛔蟲活動明顯受到限制,在30%的溶液中,蛔蟲呈靜止?fàn)顟B(tài),若將其移至生理鹽水中,即能逐漸恢復(fù)活動。亦有實驗證明:烏梅對蛔蟲有興奮、刺激蛔蟲后退的作用3.對平滑肌的作用100%烏梅煎劑或烏梅合劑(烏梅、防風(fēng)、炙甘草、銀柴胡、北五味子)煎液對離體兔腸有抑制作用。對奧狄括約肌表現(xiàn)弛緩作用。
(3)利膽作用:實驗證明:烏梅湯對膽囊有促進收縮和利膽作用,利于引流膽道的膽汁、減少和防止膽道感染,亦有利于減少蛔蟲卵留在膽道內(nèi)形成而形成膽石核心,從而減少膽石癥的發(fā)生;加大烏梅劑量,對膽囊的上述作用明顯加強,但單味烏梅的作用又不及復(fù)方強,表明烏梅湯有協(xié)同作用。烏梅還能增加膽汁的分泌,并能使膽汁趨于酸性。
(4)抗過敏作用:烏梅煎劑(1:1)及其合劑能減少豚鼠的蛋白性休克的動物死亡數(shù)。有人認(rèn)為,烏梅有脫敏作用,可能由于非特異性刺激產(chǎn)生了更多的游離抗體、中和了侵入體內(nèi)的過敏原所致。
(5)其他作用:體外實驗表明:烏梅對人子宮癌細(xì)胞JTC-26株的抑制率在90%以上。小鼠免疫特異玫瑰花試驗表明:烏梅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。烏梅干中所含之檸檬酸,在體內(nèi)能量轉(zhuǎn)換中可使葡萄糖的效力增加10倍,以釋放更多的能量消除疲勞;烏梅可使放射性90Sr盡快排出體外,以達到抗輻射目的;烏梅干能使唾液腺分泌更多的腮腺激素,腮腺激素有使血管及全身組織年輕化的作用;烏梅并能促進皮膚細(xì)胞新陳代謝,有美肌美發(fā)效果;尚有促進激素分泌物活性,從而達到抗衰老的作用。烏梅有增加食欲,促進消化,刺激唾液腺、胃腺分泌消化液的作用;亦有顯著的整腸作用,促進腸蠕動,消除炎癥;同時又有收縮腸壁的作用,因而可以用于治療腹瀉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
1、治療細(xì)菌性痢疾:烏梅(去核)研成細(xì)末,小兒按每次每公斤體重0.1g,成人每次5g,每6小時服1次。治療細(xì)菌性痢疾效果良好。〔《遼寧中醫(yī)雜志》1979;(4):15〕
2、治療乙型肝炎:烏梅15~30g、虎杖根30g,水煎加糖適量口服,每日1劑,2周為1療程,治療乙型肝炎數(shù)例,均在短期內(nèi)HBsAg轉(zhuǎn)陰或轉(zhuǎn)為弱陽性?!病缎轮嗅t(yī)》1981;(4):22〕
3、治療慢性膽囊炎:以烏梅5g、片姜黃9g為主、配伍茵陳15g、焦山梔10g、制川軍9g、雞內(nèi)金9g、佛手9g、枳實9g、滑石30g、甘草3g,水煎服,治療慢性膽囊炎,一般用藥2周炎癥即可控制,對于肝膽泥沙樣結(jié)石患者效果最好?!病渡虾V嗅t(yī)藥雜志》1981;(12):27〕
4、治療慢性結(jié)腸炎:烏梅15g,加水1500ml,煎至1000ml,加適量糖,每日1劑,當(dāng)茶飲,25天為1個療程。治療18例,治愈15例,好轉(zhuǎn)3例。用藥時間最長者3個療程,最短者1個療程?!病逗邶埥嗅t(yī)藥》1991;(4):43〕
5、治療膽道蛔蟲癥:干烏梅500g,用曲醋1000ml浸泡24小時,即成烏梅醋,每次10~20ml,日服3次,兒童酌減。以烏梅醋為主治療膽道蛔蟲癥50例,于發(fā)病后48小時治愈者48例,無效2例。服藥半小時疼痛緩解者30例?!病陡=ㄖ嗅t(yī)藥》1982;(2):54〕
6、治療鉤蟲?。簽趺?5~30g,加水500ml,煎成120ml,早晨空腹一次服完;二煎在午餐前1次服下,或用烏梅去核,文火焙干研末,水泛為丸,每服3~6g,每日3次,飯前服。治療20例,用藥后大便檢查鉤蟲卵陰性者14例,陽性者6例。服藥時間最短者5天,最長者23天,煎劑療效高于丸劑。〔《中醫(yī)雜志》1959;(3):153〕
7、治療白癜風(fēng):
a.新鮮烏梅50g加酒精浸泡1~2周,過濾去渣,再加二甲基亞砜適量即成烏梅酊,搽擦患處,每日3~4次,每次3~5分鐘。以烏梅酊為主治療白癜風(fēng)245例,痊愈25.7%,顯效34.7%,好轉(zhuǎn)28.2%,無效11.4%。以面部、頸部及四肢暴露部位療效為佳。認(rèn)為烏梅可促進皮膚黑色素細(xì)胞的再生,致使黑色素生長,使白斑縮小甚至消失?!病渡虾V嗅t(yī)藥雜志》1983;(9):19〕
b.烏梅60%,補骨脂30%,毛姜10%,放入80%~85%的酒精(藥物與酒精按1:3配制)內(nèi)浸泡2周后,過濾去渣即成消斑酊,用棉花或紗布蘸藥液涂擦患處,每日數(shù)次,每次1~5分鐘。以消斑酊為主治療白癜風(fēng)235例,痊愈51例,顯效68例,有效85例,無效31例?!病哆|寧中醫(yī)雜志》1983;(6):35〕
8、治療皮膚劃痕癥:烏梅15g,公丁香3g,白芍12g,地骨皮30g,癢甚者加徐長卿30g,夜交藤30g。水煎服,每日1劑,治療50例,痊愈18例,顯效6例,進步18例,無效8例。一般連服5~7劑則愈?!病墩憬嗅t(yī)雜志》1982;(5):221〕
9、治療小兒腹瀉:
a.烏梅1000g,山楂1000g,洗凈后加水4000ml,浸泡1小時,煎1.5~2小時,倒出藥液,再加水2000ml煎煮,連續(xù)3次過濾后,合并三次濾液,再煎濃縮至1000ml,加防腐劑和糖,每次5ml,日服3~4次。治療40例,治愈34例,好轉(zhuǎn)3例,無效3例。〔《新醫(yī)藥學(xué)雜志》1974;(8):39〕
b.烏梅、罌粟殼、法半夏、山藥各3g,水煎服,每日1劑,3個月以內(nèi)的患兒3日服2劑,藥內(nèi)可加適量紅糖。治療嬰幼兒腹瀉41例,顯效23例,好轉(zhuǎn)16例,無效2例。〔湖北中醫(yī)雜志1984;(5):21〕
10、治療各種息肉:烏梅1500g(酒醋浸泡一宿,以浸透烏梅為度,去核,焙焦存性),僵蠶500g(米拌炒微黃為度),人指甲15g(用堿水或皂水洗凈,曬干,再和滑石粉入鍋內(nèi)同炒至指甲黃色鼓起為度,取出篩去滑石粉,放涼,碾粉用)或用炮穿山甲30g代替,象牙屑30g,共為細(xì)末,煉蜜為丸,每丸重9g,裝入瓷壇內(nèi),若霉變者,不可服用。每次1丸,日服3次,白開水送下,兒童酌減。忌辛辣煙酒。治療直腸、聲帶、宮頸息肉數(shù)例,全部治愈,療效可靠?!病缎轮嗅t(yī)》1983;(11):33〕
【茶療食譜】
1、烏梅甘茶
[材料]烏梅3枚、甘草3g、綠茶3g、冰糖10g。
[做法]用開水沖泡烏梅、甘草、綠茶飲用。
[功效]生津止渴,斂肺止咳,澀腸安蛔。
[用途]用于鼻咽癌、直腸癌。
2、連梅茶
[材料]黃連0.5g、烏梅2枚、綠茶3g。
[做法]黃連、烏梅二藥共煎湯,以湯泡茶5~10分鐘即可,可加適量白糖。也可直接沖泡。
[功效]清熱除煩止痢。
[用途]心火熱盛、心煩不寐、口舌生瘡;痔瘡;濕熱瀉?。患甭匝装Y。
[來源]傳統(tǒng)藥茶方。
3、石梅茶
[材料]石膏3g、烏梅2枚、綠茶3g。
[做法]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??杉舆m量白糖。
[功效]清熱養(yǎng)陰生津。
[用途]發(fā)熱口渴唇干。
[來源]來源于《外臺秘要》。
4、烏梅粥
[材料]烏梅20克,粳米100克,冰糖適量。
[做法]先將烏梅煎取濃汁,去渣,入粳米煮粥。粥熟后加冰糖少許,稍煮即可。
[功效]生津止渴,斂肺止咳,澀腸止瀉,安蛔止痛。
[用途]適宜于慢性久咳、久瀉、久痢、便血、尿血、虛熱煩渴等癥。夏季于渴也可飲用。
5、冰糖梅蘇飲
[材料]冰糖750克,烏梅肉30克,葛根3克,紫蘇葉15克,薄荷1.5克。
[做法]將烏梅肉等四物加500克水煮30分鐘,過濾取汁,再加500克水煎煮一次,合并兩次藥汁,加冰糖適量。
[功效]清涼解暑,生津止渴。
[用途]適宜于外感暑熱、頭目眩暈、口渴咽于等癥,是較好的夏季保健飲料。
6、栝烏茶
[材料]栝蔞5g、烏梅3g、杏仁3g、綠茶3g。
[做法]用栝蔞、烏梅、杏仁的煎煮液350ml,沖泡綠茶飲用。也可直接沖飲。
[功效]祛痰止血。
[用途]肺痿咳血不止。
[來源]來源于《圣濟總錄》。
烏梅圖片
烏梅藥材
烏梅藥材
烏梅
烏梅
烏梅
烏梅
烏梅原植物
烏梅原植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