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香油
【藥材名稱】丁香油【拼音名稱】dingxiangyou
【別名】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經(jīng)蒸餾所得的揮發(fā)油。
【科屬】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經(jīng)蒸餾所得的揮發(fā)油。
【產(chǎn)地】我國廣東、廣西等地有栽培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味辛;甘;性熱。歸脾;胃;腎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暖胃;降逆;濕腎。主胃寒痛脹;呃逆;吐瀉;痹痛;疝痛;口臭;牙痛
【中成藥】共有 23 種中成藥使用丁香油: 復方龍膽碳酸氫鈉片 復方薄樟桉油溶液 按摩乳 活絡油 香青百草油搽劑 黑鬼豆油 蜂膠牙痛酊 四季平安油 液體清涼油 肝胃氣痛片等。
【用法用量】
內(nèi)服:以少許滴入湯劑中或和酒飲。外用:涂擦。
【附方】
1.治胃寒呃逆嘔吐甚者:丁香油,擦透中院。
2.治受寒胃痛:丁香油好酒和服。
3.暖丹田,除水瀉:丁香油涂暖臍膏貼。
4.散膨痞:丁香油涂臍。
5.治痹痛:丁香油擦痛處。
6.治口臭:丁香油揩牙。
7.解蟹毒:丁香油一滴,同姜湯服。(1.方以下出《綱目拾遺》)
8.治蟲蛀牙痛(非炎癥性牙痛):丁香油少許,蘸以小棉球,嵌入蛀孔內(nèi)。(江蘇)
【化學成份】
花蕾(公丁香)含揮發(fā)油(即丁香油)14~20%,油中含丁香酚(eugenol)78~95%、乙酰丁香酚(acetyl eugenol)約3%及少量的丁香烯(caryophyllene)、甲基正戊酮、甲基正庚酮、香莢蘭醛;此外,尚含齊墩果酸、鞣質(zhì)、脂肪油及臘。果實(母丁香)含揮發(fā)油2~9%。
【藥理作用】
1.丁香水煎劑和丁香油對于豬、犬的蛔蟲均有驅(qū)除作用,丁香油的效力更大,對于犬的鉤蟲病也有一定療效。在體外,丁香水煎劑、乙醇浸劑和乙醚提取物均有麻痹或殺死豬蛔的作用。
2.抑菌試驗:本品對于葡萄球菌及結(jié)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。丁香油及丁香酚在試管內(nèi)對布氏桿菌、鳥型結(jié)核桿菌的抑制作用較強,對常見治病性皮膚真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。又因為丁香油及丁香酚對于皮膚無刺激作用,且吸收良好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
丁香,常綠喬木,高達10米。葉對生;葉柄明顯;葉片長方卵形或長方倒卵形,長5-10cm,寬2.5-5cm,先端漸尖或急尖,基部狹窄常下展成柄,全緣?;ǚ枷悖身斏蹅銏A錐花序,花徑約6mm;花萼肥厚,綠色后轉(zhuǎn)紫色,長管狀,先端4裂,裂片三角形;花冠白色,稍帶淡紫,短管伏,4裂;雄蕊多數(shù),花藥縱裂;子房下位,與萼管合生,花柱粗厚,柱頭不明顯。漿果紅棕色,長方橢圓形,長1-1.5cm,直徑5-8mm,先端宿存萼片。種子長方形。
【生境分布】
分布馬來群島及非洲,我國廣東、廣西等地有栽培。藥材主產(chǎn)于坦桑尼亞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等地。
【栽培】
1.生物學特性:喜熱帶海島性氣候。幼齡樹喜陰不耐烈日暴曬,生長緩慢;成齡樹喜光,需充足陽光才能早開花,開花多。怕寒、怕澇,不抗風,宜選土層深厚、肥沃、排水良好,pH5.0-6.0的砂壤土栽培。
2.栽培技術(shù):用種子繁殖。從5-6年生留植株上于5-6月果產(chǎn)為紫紅色時,及時采收,具隨采隨播,若不能及時播各,最好剝掉果肉放入潮濕細沙或濕木糠中貯藏,以免干死。處理后的種子,量佳播種時間為8-9月。開溝點播,行距15cm,粒距約5cm,種子平放或直放,胚根朝下,播種后覆土1cm,鮮果播后35-45d,處理后的種子播后10d左右出苗,苗長至4-5cm,具兩片幼葉時,即可移植于苗床或移入營養(yǎng)袋里育苗,苗高6-10cm,有4-6對真葉時移栽實植,移栽時需帶土團。
3.田間管理:幼樹可與木薯、香蕉間作或搭蔭棚,并在株間栽種綠肥,干旱及時灌水,雨季開溝排水,適時追肥,培土。剪去主桿50-70cm,下側(cè)枝,分叉主桿。上部枝葉亦可適當修剪。
4.病蟲害防治:病害有褐斑病,主要為害葉片,可在發(fā)病前或發(fā)病初期用1:1:100的波爾多液或50%的可濕性甲基托布津1 000倍溶液噴射。另有煤煙病為害。蟲害主要為介殼蟲。
【各家論述】
1.《祝穆試效方》:丁香油,治瘰疬,化核膏用之,取其香烈直透經(jīng)絡,辛以散結(jié)滯耳。
2.《綱目拾遺》:丁香油,透關(guān)竅,祛寒,力速于丁香。
3.《藥性考》:壯陽暖腎。治疝痛陰寒。
4.王殿翔《生藥學》:用于腸胃多氣、絞痛,消化不良,惡心與嘔吐;風濕痛,神經(jīng)痛,牙痛。
【摘錄】
《中華本草》
丁香油圖片
丁香油
丁香油1
丁香油2
丁香油3